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师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石家庄市藁城区,围绕“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参观体验等形式,学生们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助力地方民营企业发展。
政企研协同,实践课堂落地生花
6月30日,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王书玲教授、豆士婷博士带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石家庄市藁城区开展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调研团队受到藁城区政府智库马树彦主任的热情接待,双方就调研方案及藁城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交流。
马主任对调研团队的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覆盖全面、细节深入、针对性强”,并详细介绍了藁城区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农业基础以及初步形成的宫灯、现代食品、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为调研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日聚焦:
走进“中国宫灯第一村”与宫灯博物馆
调研首日,小分队首站走访了石家庄市藁城宫灯研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这家深耕宫灯领域二十余年的企业,其纸雕灯笼工艺被列入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产品曾服务故宫、中国移动等知名机构,18000个故宫定制灯笼更是上架即售罄。然而,企业也坦言,尽管定制订单和电商渠道回款稳定,但季节性影响显著,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随后,小分队参观了由该企业设立的中国宫灯博物馆。该博物馆建于2006年,是中国唯一一家宫灯主题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集宫灯历史文化展示、现代灯展、旅游购物、休闲体验于一体。师生们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纸雕宫灯雕刻生产线、组装成品生产线和宫灯制作体验室,深入了解宫灯的历史渊源、工艺演变和文化内涵。博物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实物展品和互动体验,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宫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价值。

调研团队参观中国宫灯博物馆现场感受非遗魅力
紧接着,小分队前往“中国宫灯第一村”屯头村。该村已形成完整的宫灯产业链,拥有120余家相关企业,年产值超8亿元。调研发现,当地企业既传承了竹骨纱面等非遗技艺,又积极开发LED节能、折叠式等新产品,电商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八成以上县级市场。
据了解,藁城宫灯产业以屯头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梅花镇、木连城、许家庄、高庄、赵金、崔家庄等19个村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同时,面对市场波动,部分企业联合开发新模具,拓展文旅场景,积极推动宫灯从传统节庆用品向现代装饰艺术品转型。

深入一线:挖掘特色与困境
小分队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宫灯产业的发展特色与当前面临的困境。学生们纷纷表示,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不仅加深了对民营经济的理解,也提升了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续,团队将深入电力、现代食品、装备制造、纺织等行业企业,全面调研藁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并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此次调研活动,既是工商管理学院践行“最懂河北企业”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调研过程中,同学们深入企业一线,切身感受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挑战,为理解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现实案例。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组织更多师生走进企业、深入基层,为藁城区乃至河北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地方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