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大学第五届公司治理与企业高端论坛暨2022年“公司治理”课程教学与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2-11-07 点击数:

10月29日至30日,河北经贸大学第五届公司治理与企业成长高端论坛暨2022年“公司治理”课程教学与学术研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南开大学商学院马连福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德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郑志刚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石晓飞副教授、天津工业大学沈小秀博士分别作主题报告。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经分社社长李文重主持,来自全国一百多所院校的教师报名参加,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组织教师和研究生在报告厅参加了会议。

马连福教授作报告

10月29日上午,马连福教授作题为“如何讲好《公司治理》课程”的报告。首先,从二十大精神出发,归纳出公司治理课程的整体特点,并提出公司治理课程的特点是“顶天立地”。其次,从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会计学、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联系展开,依次讲解这些课程与公司治理课程的内在联系。最后,展示了公司治理课程的思维导图和概念框架,同时以华为举例,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华为强大的原因,并总结了公司治理难点。指出讲好公司治理课程需要多层面准备,并与业内专家多交流研讨。

石晓飞副教授作报告

10月29日下午,石晓飞副教授和沈小秀副教授分别作题为“《公司治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和“体验沉浸式教学——《公司治理》示范课”报告。

石晓飞报告中,首先说明了《公司治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出专业教育与思政融合的方法,并细致地解读了《公司治理》课程思政的目标。其次,从《公司治理》课程思政设计入手,分别说明了《公司治理》课程思政“五环节”、思政目标、思政元素、融入路径以及实施方法。最后,从《公司治理》课程思政实践出发,列举了公司治理课程思政设计的系列重要环节。

沈小秀博士作报告

沈小秀报告针对目前《公司治理》本科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认为目前《公司治理》课程照本宣科、缺乏吸引力,学生只擅长浅层学习,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提出要应用体验沉浸式教学,将课堂讲授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并以董事会部分的教学做了示范。最后,总结了《公司治理》课程教学的一些经验教训,提出课堂教学应主次有别,深度剖析核心内容,同时扎根于实践,紧跟时事动态,关注学术前沿。

10月30日上午,陈德球教授和郑志刚教授分别作题为“新兴市场中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和“分散股权时代如何加强公司控制—来自中国企业的选择”的学术报告。

陈德球教授作报告

陈德球报告从公司治理传统研究脉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科学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和新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学术研究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提出公司治理存在的三类代理问题,第一类聚焦于股权分散下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层的矛盾;第二类聚焦于股权集中下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矛盾;第三类聚焦于将政府角色纳入分析框架。这三类代理问题构成了目前公司治理研究的基本脉络。其次,立足本国实际,提出中国情境下的公司治理问题。同时表示我们一定要科学的研究公司治理问题,不仅研究问题要新颖,而且研究方法要科学可靠,做到理论和方法的双重创新。最后,提出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研究公司治理问题要贴合中国实际,深入了解中国制度环境背景,了解公司治理理论范式的变化。

郑志刚教授作报告

郑志刚报告从股权结构设计的新挑战、中国企业股权结构设计的制度创新、同股不同权构架和有限合伙构架的经验证据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提出企业需要面对“如何应对潜在股权纷争”的问题。其次,以阿里集团为例,讲述了合伙人制度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合伙人制度已经成为信息不对称下外部投资者在众多潜在项目中识别阿里独特范式的信号。最后,从“同股不同权构架”与有限合伙构架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目前股权结构设计的现状,提出深度专业化分工下的效率提升与分离带来的外部分散股东权益保护的权衡的新经济公司治理制度理念。

会议最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石晓飞对此次报告进行了总结,对各位教授表示感谢。希望学院师生认真学习此次公司治理课程设计分享和公司治理问题相关学术研究的内容,领会思想,举一反三,产出更多、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

师生聆听报告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使与会者对公司治理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未来学院安排公司治理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加深当前学术研究的深度有重要作用。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21 版权所有 冀ICP备06012288 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邮政编码:050061